不觉一年过去,到了万历十一年六月十一日,也就是张居正一周年忌日的这一天,薄暮时分,只见一乘两人抬的青色油绢小轿从荆州城外的江津关码头抬了出来。
斯时正值三伏天,江汉平原暑气蒸人,幸好正午时分刚下过一场骤雨,拂面的南风变得凉爽。
小轿上路的这一刻,但见傍晚的霞光,红过三月的灿烂桃花,映衬着路边荷田的无穷一碧,这景色本已令人心旷神怡。
再加上七八只缟素的江鸥翩跹其中,两三队灵巧的紫燕舞蹈其上,更让人觉得天地悠悠生机无限。
恰在这时,不知何处的莲荡里传出了采莲女银铃般的歌声:
千声郎、万声郎,
谁让你追奴追到莲花荡?
郎唱的歌儿直比那铃铛脆,
唱得小阿奴奴兀坐在船头,
悠悠忽忽心发慌。
瓜子尖尖壳里藏,
奴家小船撑进水中央。
遥遥看到情哥来,
赶紧摘片荷叶头上戴,
只道是三伏天里遮太阳。
歌声是那么的娇甜、清脆,如荷叶上滚动的晶莹露珠。
它们在暮色四合的田野上弥漫,更具有某种不可抗拒的诱惑的力量。
但是,坐在小轿里的人,却没有从这歌声里分享到采莲女对爱情的渴望与憧憬。
而是仿佛感到有一条毒蛇钻进了她的心,滚烫的泪水从她的双颊流下……
轿子抬到一个岔路口,一直朝前走便是荆州城,向右拐是一条满是泥泞的小道。
轿夫放慢脚步,打头的轿夫问道:
“先生,您不想先进荆州城去看看?”
“不了。”
“这时候去张居正的墓地,天道有些晚了。
那里上不巴村,下不巴店,很荒凉。”
“这不关你们的事,走吧。”
轿夫再不答话,将轿子抬上了那条曲折的便道。
方才问话的轿夫一边小心地躲过脚下稀烂的泥浆,一边犹自咕哝道:“这时候还去看那座荒坟做甚,也不怕犯忌。”
说话人哪里知道,轿子里头坐着的,正是失踪了五年,如今已女扮男装特意赶来江陵谒墓的玉娘。
玉娘这几年究竟藏在哪里,她为何又选在今天前来江陵?事情还得从头说起。
却说去年冬天,万历皇帝去慈宁宫与母亲李太后进行了一次摊牌式的谈话之后,不到四十岁的李太后,从此就真正过上了“安度晚年”
的生活。
每日除了抄经念佛,享受孙儿的绕膝之欢,她再也不能就朝廷的政事发挥一丁点儿作用。
除了慈宁宫一应侍役长随,大内其他衙门的太监,特别是司礼监的巨珰们,再也不敢轻易去拜谒这位有“观音李娘娘”
之称的太后。
往日为天下人称道的“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”
的圣母,再也听不到任何来自外廷的消息。
她落得清闲,却也变得非常憔悴。
每天夜交子时,大内巡夜的禁卒,还能听到从慈宁宫中传出的单调的木鱼声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我在西藏这些年 白昼的星光 泡沫之夏(全集) 七苦录 都市小花农 妃一样的公主 大周小冰人 相遇千万次的陌生人 最慢的是活着 兄弟 原生之罪 三国全史:全两册 走过青春爱过你:暖读系列(共15册)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一念情深 你若盛开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 忏悔录 青崖白鹿记·十周年纪念版(全2册) 良臣不可逑